台灣社會轉型系列論壇:
從「國語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學術研討會
地 點:台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公誠樓2F第一會議室
計畫目的:
台灣社會自近代初期以來,就一直不斷經歷殖民與反殖民的歷程。1895年日治時期開始,日本殖民政府以西式教育方式推廣「國語」(日本語),並於1896年創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台北師範學校」,即今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以培育師資、推展「國語」(日本語);1945年以後,因缺乏多元文化思維的政治文化時空環境,在推行「國語運動」的同時,卻也使得台灣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及許多大陸各省人士等之族群語言,被視為「鄉土語言」或「方言」,不但糢糊了各族群語言文化的主體性,也造成台灣社會因推行「國語」運動,所形成單一語言文化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
台灣社會過去以政治力推展「國語」,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使族群彼此之間產生溝通的工具,但卻也因此付出相當大的政治文化代價,各族群隔代之間的親子母語溝通不良即為一例。當前,在「多元文化政策」的思考脈絡下,台灣各族群所面臨的問題亦有所差異。以台灣史上的原住民與漢人的文化互動為例,原住民的「漢化」一方面代表漢人文化的發揚,但相對地若從原住民的角度來思考,這則是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相對消蝕,而漢人何嘗不都因此成為「文化上的殖民者」呢?因此,為釐清長久以來台灣各族群在文化上所面對的「同化」問題及所造成的影響,擬邀請學者專家,分別就「國語政策及其影響」和「族群正義與重建多元文化政策」等兩大範疇進行討論。細則如下:
第一階段可討論評議「國語政策及其影響」。在這個階段,可先檢視國語政策的整套架構與方法,包括從教育到傳播的推展「國語運動」及相關議題,其次則檢討所造成的家庭代溝、社區解組化、族群文化及認同等影響,最終則討論「國語政策」及政策制定執行的歷史評價問題。
第二階段討論「族群正義與重建多元文化政策」。我們可先檢視既有語言文化政策措施,再就目前所欠缺或忽略多元文化、如何尊重少數及弱勢者的部分,提出加強或改進的建議。此外,對於台灣社會長期忽略「文化權」,漠視社群為多元文化的事實,甚至是未就「國家語言法」形成輿論、推動立法,也應予以深入檢討。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09:00-09:30
報到
09:30 -10:00
開幕式
貴賓致詞:張葉森(台灣客社社長)
陳石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
鴻義章(台灣原社籌備會召集人)
陳滄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主任)
【主題:國語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10:00-12:00
主持人:蕭新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演講人: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張學謙(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聰榮(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邱榮舉(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教授)
夷將.拔路兒(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2:00-13:30
中午休息時間
【主題:族群正義與重建多元文化政策】
13:30-15:30
主持人:江明修(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演講人:李永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瓦歷斯.貝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與談人:李永熾(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紀駿傑(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維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台灣客家研究學會理事長)
以撒克.阿復(台灣原社籌備會委員)
張弘毅(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教系副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15:30-17: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張維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台灣客家研究學會理事長)
引言人:鴻義章(台灣原社籌備會召集人)
黃卓權(客家文史工作者、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彭啟原(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齊力(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圖書館長)
陳滄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主任)
郭大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主任)
(歡迎全體與會人士自由參加,就會議內容交換意見)
17:00-17:10
閉幕式
郭大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主任)
備註:會場供有茶點及午餐。
不須事先報名,現場報名即可。
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灣客社、台灣客家研究學會、台灣客家聯盟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台灣原社籌備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協辦單位:客家雜誌社、台灣轉型正義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