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8

5月18日『台灣民主深化的障礙』學術座談會

『台灣民主深化的障礙』學術座談會
會議紀錄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A3室
日期:2007年05月18日(星期五) 上午10:00 ~ 12:20
主持人:蔡丁貴會長
與談人:
陳春生教授(台大國發所榮譽教授)
陳延輝教授(台師大政研所教授)
陳順珍先生(台北市議會顧問)
李酉潭教授(政大中山所副教授)
鄒麗泳小姐(資深媒體工作者)
(以與談順序排列)


發表人:
陳春生教授(台大國發所榮譽教授)
陳延輝教授(台師大政研所教授)
吳烟村教授(政大中山所榮譽教授)
陳順珍先生(台北市議會顧問)
李酉潭教授(政大中山所副教授)
曾建元教授(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鄒麗泳小姐(資深媒體工作者)


會議記錄:

主持人:

我們這個座談會最主要的是把這些專家學者的意見,經過比較有系統的整理,來看台灣未來在民主深化上所受到的障礙‧關於與談人所提到的諸如主權、黑金與憲改等問題,我們認為都是在未來台灣民主深化上需要立即處理的‧

陳春生:

  我的題目是「台灣主權與人民自決權」,我分兩部分來說明,一個是關於台灣主權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台灣人民到底有沒有權來行使自決權‧很多人誤以為主權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所有權、物權,但其實主權是很空洞的名詞‧換言之,他們把有精神作用的政治上的「權力」(power)誤解為法律上的「權利」(right)‧Power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它的性質其實是與「權威」(authority)、人格(personality)一樣的,都是抽象而難解釋的‧但是大英百科全書中有很清楚的說明,認為主權是「制定或修改法律的權力」(Sovereignty is the power to make or change the law)‧法律適用於某個時間或是某個地方‧而人民可以行使法律的制定或修改權才叫做「主權在民」‧蔣經國先生解除戒嚴及李登輝先生的憲政改造,奠定台灣民主化的基礎,其功勞是不可抹滅的‧
  下面我想要強調的是關於發生在台灣與中國之間主權爭議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似乎將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視作是沒有主權的「物品」,而其實台灣的主權並非為中國所有‧細節在此不贅述,但我所要講的是國民政府來台灣其實是一種軍事佔領,而軍事佔領應該要有其終結的時間,但是從蔣介石、蔣經國到解嚴之前台灣人民的人權都被蹂躪與忽視‧因此以往透過沒有改選的國民大會代表來選舉總統,政府沒有民意的基礎‧
  1954年12月2日美國與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已經解除,而換得是「臺灣關係法」‧美國在「臺灣關係法」已「立法承認」臺灣是事實存在的國家,臺灣每年單獨享有二萬名移民配額,這顯示美國視臺灣與中國為對等的政治實體,與中國無涉。所以美國根本不承認台灣主權是屬於中國的,而在國際法上也沒有任何一個條約規定表示戰後的台灣是屬於中國‧我們要如何來看中華民國在台灣、蔣中正的政權?從中華民國憲法來看蔣中正的「復行視事」,其實是毫無根據的,他發動國民黨的機器去宣傳支持的力量,建立的是流亡政權,但並未取得臺灣主權‧
  依國際人權法,臺灣人民享有自決權,李登輝先生把憲法的臨時條款廢除,使得老國民代表以及不改選的立法委員能夠改選,這就是台灣人民行使自決權的一環‧而由一黨專制到現在的政黨政治也是臺灣內部政治演變的結果,因此不一定是要公民投票才叫做自決,公民選舉總統也是人民參與自決的行動‧我們希望鳥籠公投法可以修正,目前立法院的生態還是反對民主深化佔多數‧但是這股「人民自決」的思潮不是任何個人、團體、政黨或國家所能阻擋的。而林義雄先生要以苦行來表達希望政府能夠改正鳥籠公投法,我們對於這樣的行動應該要給予支持‧
要民主深化應該要改善人民的間接民主,確實如此,現在立法院的亂象是民主的病態,我們如果要治療應該是用更民主的人民公投方法來治療它,所以公投法的修訂以及政黨法的制定,甚至於最高層憲法體系的制定,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因此剛剛提到林義雄的行動應該是要給予熱烈支持的。

陳延輝:

  台灣自1920年代起,在日本統治下的大正民主時代已經開啟了民主政治的序幕。到了1935年台灣人向殖民統治者的日本政府爭取到選舉地方民意代表的機會,有一半的州議員能夠普選出來。1946年間的台灣地方性鄉鎮、縣市和省參議會的間接選舉,選舉人與被選舉人都在秩序井然下完成投票,可見台灣人對於民主選舉是訓練有素的。這也是日本人的民主素養教育,留在台灣的重要資產。但是1949年蔣介石政權遷移到台北來之後,整個情勢便有很大的不同。那時候二二八事件把台灣的精英幾乎全部屠殺殆盡,之後許多只有利害關係的政客便趁虛而入。到今天為止,這些為自己而不顧地方利益的派系與黑金人物,還是牢牢控制著地方上的政治,因此埋下了今天台灣地方政治轉型困難的原因之一。
轉型正義論壇最終的目的便是去制定法案,以處理包括戒嚴時期與解嚴後國民黨那些不公不義的財產與冤屈。所以在此呼籲有關單位能夠通過「國家正義轉型法」。之所以提出這個看法是因為政治轉型並非是短期的事,也不是將黨產討回來便結束了!1945年日本人離開台灣,但是到今日還是有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情在進行著;許多公益團體有的是在日本時代就已經成立了,它開始是為保護經濟上弱勢的農民、漁民、工人或消費者而存在的。但是例如最近要通過的農會法的修正,便是黑金政治的一環。假如我們有相關法律的話,便可以提出檢舉而不讓它通過。
又如中央銀行的英文名稱後面加上of China,有人與曾中央銀行的總裁討論,是否能夠將of china從英文的名稱上拿掉。但是總裁覺得很為難‧但我們如果有「國家正義轉型法」,因為有了法律作依據的話,那麼許多層出不窮的事件便可以獲得解決。自從1987年解嚴到現在2007年,中間歷經過政黨輪替,而現在才再開始談轉型正義,我認為已經延遲許久時日了‧希望經過今天論壇的討論能夠制定一個法律,這樣之後處理那些不公不義的事,因此有法可循‧

陳順珍:

  如果要說台灣民主,那麼可以保護台灣人民生命財產的才叫做民主‧要如何實現民主到底困難在哪裡?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候選人的產生透過政黨的提名而產生扭曲,造成民主社會中一種混亂‧所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如果在政黨提名本身作一個徹底的解決,我相信對台灣民主的實施和深化必然有個莫大的幫助‧
民國七十二年時我發現到國民黨黑金提名的制度,其實是很難打破的,而很不幸的是,在1986年醞釀成立民進黨時,其實人民團體的申請是很難通過的,因此民進黨的黨章以及黨綱的出現其中很大部分是參考國民黨的,當時便有許多黨綱的起草人為這現象感到困擾。到現在為止民進黨與國民黨在政黨提名候選人提名的部分似乎都有些許的困擾‧今天的聯合報也用三大版的版面去大幅報導關於提名制度的問題,但是我們要如何用法治的社會去保護人民的財產,變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聯合報提到的論點是民進黨它放棄中間選民,而這樣會導致選舉失敗。
但是事實而論,在政治學上,有一個是運用社會心理學的講法,那就是團體盲思。傳統的民主文化要擺脫過去的影響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因此這兩大黨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團體盲思的影響‧而以總統的提名來說,國民黨中常會於五月二日無異議通過提名馬英九為總統候選人,正待六月下旬的十七全會正式定案。事實上馬英九在二月檢察官用貪污罪起訴之時,第二天便提出要選2008年總統的選舉‧但是那時其實只有大概吳伯雄幾個人幾經商議之後,馬英九由原本辭職的決定便改為要選總統,由此可見,國民黨的提名制度是由上而下的,這樣的情形當然會造成團體的盲思‧
  美國學者提出團體盲思的發展過程包括下列三個癥候,第一、決策者組成一個同質化的團體,不同的聲音逐漸消失;第二、組織出現結構性的改變,喪失公正的領導者,而成員意識型態及其社會背景又過於類似;第三、一旦出現挑釁的情境,或來自外部的威脅增強,導致團體一時無法形成較佳的決策,而成員缺乏耐心與自信,引起團體趨同化的心理反應。其正如馬英九由原本的黨主席辭職,然後突然說要選總統,這和團體盲思的概念說法是一致的,尤其是這種由上而下的情況。
  根據美國的研究,凡是團體盲思中,並非選民理性選擇下的結果絕對是失敗的。但是我不敢斷言這次選舉國民黨絕對是失敗的‧因為選舉這種事情還有運氣的成分。而民進黨這次提名的過程,二十五萬名的黨員透過投票的結果,產生四個最重要的候選人‧但是各方堅持立場越來越硬,語氣越來越狠,不僅傷人見骨,更令對手傷心。而這幾個人應該是要團結一致的。
  透過研究,我認為民主政治要進步首先應該要讓政黨法盡快通過,因為現在台灣的政黨總共有124個‧再者希望總統副總統的選舉罷免法能夠跟政黨法結合在一起,以仿效美國的做法,同一天以政府來辦理政黨的提名,同時兩黨也來辦理黨員的投票,這樣提出來的就都是黨員所支持的候選人‧所以我認為這是目前應該加緊腳步進行的事情。

李酉潭:

  今天這個討論當我使用北京話、普通話時,背後便隱含著語言邏輯思考的問題,當我們在用這個語言的時候,就無法避免中國化的問題‧所以當台灣大部分還在用這種語言的時候,我不認為台灣建立民主化或者是台灣主體性的國家可以完全去除中國化,除非你完全不用‧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你在講這個語、在看這個書或者這個戲劇的時候,一定會去思考中國幾千年專制文化對於我們現在民主文化深度的傷害,這個一定要有深刻的反省‧換句話說,我們是受到中國幾千年專制文化薰陶的人在運作這一套民主的機制,而這一套民主機制只有運作十一年而已‧1996年台灣才根據Freedom House的標準列作民主國家,民主國家最重要的統治者與立法代表是不是直接透過自由公平選舉產生,還有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權,
我個人在民主化的研究上,最近有幾篇都發表在TSSCI的論文,我以台灣及俄國來作比較,俄國1995年時自由程度與台灣差不多,三年前它民主崩潰,現在已經不是自由國家而是威權專制國家‧
  台灣在2005-2006年在亞洲第一次有機會拿到全世界最高等級自由1,在我了解獨立國協人權狀況之後,前蘇聯沒有加入獨立國協三個國家,就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其自由程度都是1,反而前蘇聯加入獨立國協的只有烏克蘭是自由民主國家‧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其自由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只有經濟上讓人民有賺錢的自由,使自由程度變成6,全世界只有八個國家比中國不自由‧
而台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灣的問題是一般新興民主國家所應該要去處理的,第一個就是威權遺緒沒有處理;第二就是民主文化尚未培養;第三為民主品質亦未提升‧這是一般新興民主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但是台灣更有一個一般民主國家所沒有遇到而且相當嚴重的問題,就是台灣人民集體人權被剝奪‧原因就在於台灣人民無法享有聯合國所通過的自決權條款‧第一為聯合國通過的公民、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跟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一條都是人民自決權,台灣人民都被剝奪享有自決權,最近歐盟的規定,他們所謂享有自決權指的就是當公民投票有百分之五十五同意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公民投票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如果自決權使用三分之二或者是四分之三的時候,越高的門檻越是讓少數人可以否決多數人,第二為台灣人民連制憲權與修憲權都沒有,台灣從來沒有修憲過,因為我們是增修不是修憲‧
我到美國去的時候,聽到台灣政治學會會長他發表一篇論文並列舉了世界所有國家之後發現,按照中華民國憲法的修憲規定,全世界最難修改的規定就是台灣‧還有上次國民大會最後通過的辦法,百分之二十的公民投票決定下次的公民投票四分之三才能通過,我一直不承認它的正當性‧換句話說,我們形式上與實質上都被剝奪了可以修憲與制憲的權力‧
第三則是我們被剝奪了加入聯合國組織或者是WHO等國際共同組織的權力,所以我覺得台灣這三個集體人權受到剝奪的部分,我反而要向Freedom House抗議,其指標不明確,只有個人自由人權而沒有兼顧到台灣人民被剝奪的三項自由人權。
但是這所有一切為什麼黨產問題這麼重要?因為這牽涉到台灣到底有沒有政黨輪替。如果當初沒有修改覆議權,美國覆議權的精神就是行政權可以對付國會,國會通過的辦法總統覺淂不恰當,其可以用覆議權來抵制它不適的行為。台灣一修改之後,國會一直有不恰當的行為出現,不斷的用程序把它阻擋。因為它只要二分之ㄧ加一便可以為所欲為。而台灣亦不是內閣制國家,只有議會制國家才會這樣,議會制國家重要的不是議會專制,而是讓人民來做決定,倒閣隨時要重選國會議員。
然台灣憲政體制不清楚,很多人以為台灣政黨已經輪替,我一直在質疑台灣有沒有真正的政黨輪替?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民主化要深化它需要去培養民主文化,但是問題是台灣沒有真正的政黨輪替,而政黨輪替的障礙就在於國民黨黨產與黑金政治地方勢力的問題。
除了黨產的問題之外,我在這邊再提出一個觀點,面對許多先進國家投票率降低的問題,我甚至主張合法編列走路工預算,反正這是來自於人民的納稅,投票者有錢可拿,但是嚴格取締走路工。不去投票的人納稅讓去投票的人拿錢,又可以解決走路工的問題,又可以解決未來先進國家投票率降低的正當性、合法性的問題。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所有的障礙還是一個文化障礙。剛剛所提到的障礙中都需要透過民主文化來培養民主文化。因為民主文化不可能直接的、立即的產生,所以只有透過民主政治不斷的試驗去培養出民主文化。台灣的民主化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很多人的心態都是以天朝自居,永遠是以統治者自居!我到了美國發現,有些學者認為台灣不應該走民主化,而應該走新加坡模式。而他們最大的盲點就是,以為國民黨可以永遠的當政。
所以,台灣民主化最後的障礙就是民主文化的培養。也因為這一點,我們要去注意,台灣有沒有真正的政黨輪替過?第二,台灣是不是需要民進黨執政一段時間來培養民主文化,等到台灣變成正常的民主國家之後,再來正常的政黨輪替,才有辦法來解決專制文化的問題。因為中國專制文化的問題就是正統、法統、道統、大一統與「定於一」,這種正統觀念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孫中山與蔣中正一脈相傳,後來李登輝下台的時候,國民黨再造黨國的邏輯依舊,從蔣經國直接傳給連戰、馬英九。可見中國正統文化對於台灣民主化是一個傷害、一個障礙。

鄭麗泳:

  我在新聞線上大概有十幾年的經驗,我從事的媒體自由時報、自立晚報與台灣日報等,都是屬於比較本土性的媒體,我今天的題目是黨國意識型態與媒體,我覺得黨國意識不只包括政治層面,可能還有整個教育,例如本土教育,也包括最近的去蔣化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意識形態的一環。
我今天會以中時與聯合,或者是比較親中的電子媒體為主要的論述對象是因為,是因為它們是被我們認為比較有黨國意識型態思想立場的媒體,所以我會以他們的政治立場或者是報紙言論為主,因為像最近的本土媒體,例如自由時報、民視或者是三立,他們反映出來的言論對於民主政治也不是這麼正面的影響,所以我在這邊也會談論到他們的情況。
今天身為一個媒體工作者,讓我感到比較羞愧的是,媒體變成社會的亂源之一,媒體現今有非常負面的影響,跟媒體有沒有民主的觀念是息息相關的。
台灣的媒體幾乎自由化,從蔣經國時代開始可以呼吸一些自由的空氣,不管是政治層面或者是社會層面,問題是媒體有了自由但是沒有進一步進化到它應該有的民主的素養。台灣已經成為一個民主國家,但是台灣的媒體是停留在思想非常反動的、保守的,甚至是拒絕民主現象的堡壘。
我們從國民黨時代李登輝時期來看中時與聯合批評李登輝的狀況,其實反應出來對於台灣人的一個總統以及失去特權的反應,而現在民進黨政府也是一樣,不管是在經濟社會還是政治層面都無所不用其極的來打擊,這反應都是投射到整個思想意識型態的問題。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去年的紅衫軍之亂,親中媒體扮演一個「政治藏鏡人」的角色,而且導演他們怎麼來推翻這個政府,推翻民主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反民主的投射,因為它們用道德的訴求去評斷一個總統,再司法未定罪之前就說他是一個貪腐的總統,用它們的標準要一個總統下台。完全不顧於憲法中總統是有任期制的,總統對於人民是有契約的關係,那這個就是非常典型的反民主的作為與現象,所以人家稱之為親中媒體是「反動復辟勢力」的縮影,也是「專制遺緒」的堡壘。
為什麼台灣的媒體會有這樣的黨國意識型態,那當然它有比較長期性的因素,當然中國時報是源於國民黨的體制,那跟共產黨的體制是一樣的,其結合了法西斯的混合體。再加上它本身是封建思想,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黨國體制與與黨國意識型態本身就是一個反民主的意識,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立場是因為它的媒體經營者本身也是它的要員,即國民黨中常委。
在加上這兩個媒體他本身是認同國民黨,他與大中國的體制是一致性的,所以整個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他跟國民黨體制是整個吻合的,另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是,這兩者在國民黨時代是依附國民黨來生存的,所以它們是利益的共同體或者是資源的分享者,因此這兩報與國民黨是一個寄生的關係。
但為什麼現在很多媒體也會被視作是電子媒體呢?因為中國與聯合中有許多人才轉戰到電子媒體,而電子媒體的管理階層又會影響到其的走向,或者是電子媒體的報老闆,其包括王又曾或者是中天,也會影響到媒體的親中立場。
那我們現在來談現象面的情況,過去國民黨時代中時與聯合介入政爭,例如聯合報介入主流非主流政爭,而現在馬英九與立法院場選黨主席的事件,中時與聯合即成為馬英九的宣傳工具。而以台灣人要在國民黨的體制內生存,其必然要背負著整個臺灣人的原罪以及過去的李登輝時代、現在兩家媒體批評陳水扁的背景因素是一樣的。
那現在民進黨的情況則是比過去變本加厲的,這幾個親中媒體對於阿扁的政務官或者是執政情況,去年是達到一個最高峰的情況,親中平面及電子媒體與泛藍政治人物共同主演一場又一場政治馬戲團秀。總統親家趙玉柱、趙建銘父子涉嫌炒股弊案、第一夫人吳淑珍捲入國務機要費,乃至紅衫軍之亂,兩大親中平面媒體連篇累牘。其現象不只是媒體的亂象,更是隱藏政治鬥爭的情況。而親中媒體會被視作是認為是反民主的重要理由是,就是它迫害民主憲政的體制。
那現在來談一下本土媒體的情況,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現在的自由時報、三立或者是民視,其實它們在台灣民主化之後,它們都強調它們是本土媒體,它們也吸引到比較認同本土的人民去看它們的節目。但是我看完它們節目的結果是挺失望的,其實在製作新聞的品質上不夠好不夠精緻,而且甚至還有「李濤化」的趨勢,尤其是在談話性節目上,符合我言論者才來參加節目,議題的設定也充滿偏頗並且立場鮮明,而我比較擔心的是這些媒體在民主的外衣之下,本土電子媒體「偽民主」的戲碼。媒體去參與一個政黨的選舉本身其實就是一個不民主的作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要去發展一個民主的情況,是比較困難一點。
對於造假或立場嚴重偏頗的媒體,國內新聞科系學校及民間社團應主動積極投入監督媒體改造工作。例如,新聞科系院校應整合並成立跨校監督媒體的常設機制,每一所學校的新聞系或大眾傳播科系,進行平面及電子媒體監看及比較工作,如果有困難在整合新聞的監督團體。

來 賓:想請問一下您覺得比較理想的政治評論應該是如何的呢?

鄒麗泳:

  我覺得現在talk show的品質其實沒有很好,它邀請的來賓其實不多元,光是這一點就讓我無法忍受。有一位來賓並主跑政治新聞,而是跑社會新聞,他從上大話之後就不斷的在談論政治新聞,他的言論我聽起來有很多是邏輯不通的,甚至有很多是跟現狀差異很大的。我覺得應該邀請真正的學者來談這些問題,應該讓人民有正確的資訊或者是比較符合事實的解讀。所以第一個我覺得應該要多元性,第二個議題設定上還是很偏頗的。

李酉潭:

  台灣的政治有什麼樣的反對黨就有什麼樣的執政黨,有什麼樣的TVBS就有什麼樣的三立,但是要怎麼跳脫這個循環,我覺得學者可以扮演批判性的角色,一個社會要進步,知識份子一直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知識份子不一定要去拿真正的政治權力,經濟學者凱因斯曾說過所有的政治家,都是思想家思想的實踐者。所以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改善。

來 賓:我是漢生電台的記者,想請問一下如何解釋漢武帝獨尊儒術、大一統的情況?

李酉潭:

  民主政治必然是多元政治,民主政治的價值觀必然跟一元政治的價值觀不一樣,中國幾千來獨尊儒術,這個東西可以理解,因為它為了要實踐幾千年來「定於一」的專制傳統。中國的文化早熟在春秋戰國以後已經結束,所以幾千年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根本無法與西方的政治思想史相對應。政大早期一些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學者一直在爭執為什麼西方政治思想一枝獨秀,事實上證明西方的政治思想史是幾千年人類歷史共同累積的。
上個月我去美國看到領導南北戰爭的人皆被後代的美國人列為英雄,那我們是如何對待歷史?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中國歷史上最後悔的一個人可能是曹操,他早點稱帝的話,現在可能是聖君了!幾千年中國的歷史都是愚民的歷史,到現在也還是愚民的解釋法。在中國的歷史裡,效忠漢室就是好的,不管這漢事有多不好,等到鄭成功也是標榜反清復明。還好台灣現在走向民主化,不然台灣也會三代而亡。蔣家如果三代繼承,台灣肯定會滅亡。台灣的民主化等於是開展出華語文世界中,第ㄧ個與西洋文明接軌的真正的文化大革命,其當然要對中國文化傳統作一個批判與徹底理解,這就是我強調的,台灣民主化無法去除中國化但是一定要去除專制文化。
所以包括關公強調義氣都應該作批判,義氣就是正義的最大敵人,義氣就是先分你我,道義、情義與義氣都是專制文化的思想,西洋的正義就是不同的人與不同的政黨做相同的事情應該獲到相同的對待。今天民進黨要是也有黨產,我們也會批判民進黨,我們不是針對國民黨,而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政黨,若有這麼多的黨產就應該要去批判,因為它會形成政黨竸爭不公平。所以台灣不應該拿到最高的自由度1,因為國民黨有這麼多的黨產,必然會造成選舉不公。

來 賓:想請問一下陳順珍先生,剛剛提到政黨提名的作法,可否學習美國的方法以及學習美國民主文化修九個學分?

陳順珍:

  剛剛那位老師的看法,其實就是我寫這篇文章最基本所希望的,現在我們與美國雖然還有一段落差,但是民進黨這次在游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三場的政論發表會,讓大家覺得至少黨員的意見可以表達出來,這樣的情形,如果用公費來舉辦發表會,然後再選一個相同的時間來進行投票,其實這樣就與美國的制度很接近了!
所以我覺得以美國選舉的經驗我們可以做個參考,其中目前最困難的就是國民黨由上而下的思考方式沒有改變的話,我們要達成上述的狀況還是非常的困難,所以就是期盼政黨法能夠盡快實施,第二就是讓我們傳統媒體資訊的流通能夠更為舒暢,使大家理性的選擇能夠表現的非常清楚,假使所有的候選人對於黨員的意見都能夠做審慎的評估,那我覺得已經是踏出很好的一步!所以政黨法應盡速通過。

李酉潭:

  其實修九個學分這一點,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授他們是不得已去了解西方的民主政治,他們基本上都不太肯定。所以要在台灣找這種學者來敎本身就會有問題,所以比較重要的我覺得是民進黨執政以後他要找什麼樣的學者,民進黨對於哪些是有理念的都還不大清楚。我自己是研究民主鞏固的,其中性定義就是制度化,其積極定義就是民主深化,所以剛剛談到制度化是民主深化前的前置性工作,那這一部分的確是很大的缺乏。
法治沒有建立其實是很大的問題,那如果公投就等於民主深化這一部份,在理論上是有一些狀況的,但是在現實面有時候會不得已去用這種狀況來改善,所以在許多先進國家中顯示,並非直接民主才是更好的民主。這幾年我在政大觀察到,如果學校是一個火車頭的話,我倒是看到一些民主化之後影響民主文化較好的發展方向。
最後,其實我認為不論是什麼都不如選舉重要,總統選舉民進黨一定要贏,這樣台灣到時候才會有真正健全的兩黨政治。而總統選舉結果勝負關鍵又取決於投票率的高低。

來 賓:整體的現況要去突破,民主文化與品質都尚未建立,人民制度必須要很完善才有可能突破窘境。是不是可以運用公投法,主張那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便可以使用公投法作選擇?

陳延輝:

  台灣民主要深化並非是一件事情而已,而是各點與各個問題去做思考,其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尤其是政黨輪替之後,大眾的想法要如何表現是很重要的問題。以台灣知識份子的立場,進一步去呼籲希望大家能夠覺醒,然後去制定過去五十五年來受到國民黨戒嚴以及不公不義的情況還存在於民間與官僚中的問題能夠藉著法律或者是辦法來好好的解決。當然我們現在也已經有許多的條例,但那大部分只針對單一事情,我們應該有一個總源頭,一切皆按照其執行,那應該就可以更站在公立正義的角度去處理事情!

來 賓:我認為台灣民主的障礙主要應該是人民無法發聲?我覺得可以使用MOD讓人民達到發聲的權力?

陳春生:

  要民主深化應該要改變人民的間接民主,確實如此,現在立法院的現況是民主的病態,我們如果要治療應該是用更民主的方法來治療它,所以公投法的修訂以及正當法的制定,甚至於最高層憲法體系的制定,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因此剛剛提到林義雄的行動應該是要給予熱烈支持的。

鄒麗泳:

  媒體是不是台灣民主深化的障礙我覺得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其實媒體自身都沒有民主化,遑論民主深化。我覺得這是非常遺憾的現象,其可能要靠很多人民的發聲,從小眾媒體到大眾媒體加以努力。


蔡丁貴:

  在這邊我想要提出我聽完座談會之後的心得,在吳烟村老師的<舊官僚與行政中立>的文章中提到,吳教授不太贊成陳總統要經過立法討黨產的主張,他認為應該還有其他的方法,討黨產還有其他方法這點我是同意的。但是我也同意陳總統應該要來立法,立「轉型正義特別條例」。以討黨產來說,並不只是追討現在中國國民黨手上還有的黨產而已,在二次大戰終戰時,日本結束統治讓國民黨接管台灣時,便發生很多不正義的事情,特別條例應該要規定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開始清算,不會因會完成買賣程序就可以漂白。我們主張處理的原則就是「坦白從輕,造假從嚴」。就地方政治與黑金脫鉤來說,我們對於地方候選人的道德標準應該提高。我們也要開始積極推動「公民直接民主」,因此我提議每次民進黨選舉時都可以提出一個公投的議題,讓候選人去募集連署,再完成黨內初選。我們更應該主張「議會間接民主不得制定違反人民直接民主的法案」。

2007/05/17

5月18日「台灣民主深化的障礙」學術座談會

The Obstacles of Deepening Democracyin Taiwan
活動時間:2007年5月18日上午10:00-12:00
活動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室。

一、計畫名稱:
  「台灣民主深化的障礙」學術座談會。

二、計畫源起與目的:
  民主化是一段持續成長的道路,站在這個立場上,我們可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已經完全民主化。民主是一個理想,它能幫助一國思考是否需要再進行民主改革、並反思其國在民主進程中的成就與缺陷。對台灣而言,在1996年總統直選之後,已經完成所謂的由威權體制轉型至民主體制,美國紐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特別在1996年世界各國自由報告中提出評論:台灣成功地完成民主轉型,亦即以自由與公平的競爭性多黨體系完成總統直選,呈現政治多元主義;因此正式將台灣列為既是「選舉的民主」,也是「自由的民主」國家。
  2000年政黨輪替以後,台灣又再度通過政權和平轉移試煉,人民所享有的政治權利更進一步提升,根據「自由之家」最新公佈的2006-2007年世界各國自由調查報告評比指出,臺灣、日本和南韓並列為亞洲地區三個自由程度最高的自由民主國家,自由程度皆相同為次高等級(平均皆為1.5)。不過,無論如何台灣畢竟屬於新興的民主國家,民主的品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到與先進民主國家相同的水準。被評為「自由」的等級不代表這個國家享有完全的自由或缺少嚴重問題,只是它享有比「部分自由」或「不自由」國家相對較多的自由。換言之,台灣在民主鞏固過程中,民主的品質如何從「選舉的民主」與「自由的民主」提升到「先進的民主」(advanced democracy)國家之水準,正是學者Andreas Schedler所強調的「民主深化」(deepening democracy)的課題。其中,在最新有關民主表現的研究中,民主文化更被視為民主穩定與民主品質的要素。
  然而政黨輪替後,因為政黨惡鬥,使得台灣民主化正處於關鍵時刻。台灣的民主化在歷經過去驚人的進步之後,已停滯不前了,甚至有些倒退的跡象。台灣的政府與政黨不應自滿於過去十幾年來民主發展的成果,應該更努力為全民指出我們的不足之處,如此台灣的民主才能在扎根之後持續發展。
  因此本計劃企圖從國家主權、選舉、文化、行政體系、媒體、與憲政改造等各角度來檢視台灣民主化的成就與困境,並針對這些困境提供學術上一些思考與建議。

三、計畫目標
  究竟台灣當前民主的障礙何在,我們試舉其犖犖大者如下:
  第一、人民尚未擁有自決權、制憲權、國際組織參與權等集體人權的保障,國家主權仍受到外來的威脅。
  第二、轉型正義尚未完成,民主論述猶然不足、民主文化仍然缺乏,威權體制及其殘留黨產問題成為民主化的最大障礙。
  第三、台灣司法難以完全獨立,司法常為政治問題所干擾,司法之獨立與尊嚴難能維持。
  第四、新聞媒體仍為舊勢力所把持,新聞報導無法獨立客觀、不僅深度不足,有時只求其正確與真實都不可得。
  第五、台灣缺乏地方性的民主,地方仍為黑金與派系所把持。
  因此,本座談會的目的,在於深入探討這些問題,進一步促成台灣民主的鞏固與深化。

四、計畫內容
  (一)活動時間:2007年5月18日上午10:00-12:00
  (二)活動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室。
  (三)座談人員:為切合本座談會之主題,本次座談會擬邀請對象如下:
  1.陳春生(台大國發所榮譽教授)主講「主權與台灣人民自決權」
  2. 陳延輝(台師大政研所教授)主講「地方政治應與黑金脫鉤」
  3. 吳烟村(政大中山所榮譽教授)主講「舊官僚與行政中立」
  4.陳順珍(台北市議會顧問)主講「政黨提名制度的團體盲思」
  5. 李酉潭(政大中山所副教授) 主講「民主文化與民主深化」
  6. 曾建元(中華大學助理教授)主講「人民主權與臺灣新共和」
  7. 鄒麗泳(資深媒體工作者)主講「黨國意識形態與媒體」
  (四)參加對象:
  1. 台教會會員及會友。
  2. 台灣公民社社員及社友。
  3. 一般民眾

2007/05/09

「觀念轉型-從基礎教育到社會教育」學術座談會紀錄



主辦單位:台灣公民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轉型正義論壇

時  間:2007年4月14日(星期六)上午9:00至12:00

地  點:玄奘大學推廣部會議廳

主 持 人:蔡丁貴(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延輝(台灣公民社教授)

與 談 人:

  吳烟村(玄奘大學教務長)、吳由美(明新科大通識部副教授)、高樹人(台大國發所博士候選人)、莊翰林(台灣公民社副秘書長)李拓梓(台大國發所碩士)、李永祥(雙連國小老師)、李信任(台大國發所研究生)

紀  錄:張迪皓

座談會紀錄:

一、貴賓致詞
Ø 台灣教授協會蔡丁貴會長:
  首先感謝各位今天來參加這個座談會。今天感謝玄奘大學讓我們使用這個場地,這個場地很不錯,交通便利,另外,過去威權時期的教育轉型是轉型正義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希望未來能讓更多的聽眾參加。
  轉型正義不能只是從2000年,而是應該由1945年開始。但是,中國國民黨卻沒在那時處理日治時期的轉型正義,耽誤了50多年,民進黨執政,也沒有去處理。反而是經濟發展,成為唯一的價值。整個台灣社會,只思考如何賺錢,卻忽略了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這也需要「觀念轉型」。

Ø 台灣公民社陳延輝教授:
  我們先謝謝台灣教授協會蔡丁貴會長。
  接下來我們座談會正式開始,每位發言時間6分鐘。首先邀請吳烟村教授發言。

二、與談人發言
Ø 玄奘大學吳烟村教務長:
  現在全世界都非常重視教育,對教育的投資也非常多。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未來有兩個觀念,影響甚鉅。第一,是全球競爭,全球化的觀念。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台灣未來不只是和中國大陸競爭,更要和韓國等等其他國家競爭,也就是全球競爭的觀念。
  第二,是華人重視文憑的教育思維。好比比爾蓋茲,他只是大學輟學,仍有很大的成就。反之,華人只重文憑,卻不重視實力,然而這卻造成一種現象,博士學歷未必代表有實力。
  因此,在此做個結論,我們必須要有全球化的概念,並培養相應於全球化、全球競爭的能力,這包括電腦、語言、倫理和人文觀念。並且重視基本實力,這包括人文社會素養及專業技術的培養。

Ø 明新科大通識部吳由美副教授:
  台灣現在大學仍有公民教育課程,但在現今民主社會裡該如何轉化公民教育?可以考慮從和學生分享個人經驗。亦可藉由公民教育增進學生對全球各種現象的了解,其中包括溫室效應、全球貧富差距等等。
  此外,亦可藉由公民教育,增進學生對國家、個人的了解。現近社會普遍面臨家庭價值的崩解,公民教育也可以是個人生活、生命的導引。因此,理想的公民教育,必須立基於多元文化主義,去除任何形式的壓迫,並與世界接軌,以培養具全球思維及在地行動力的公民。
  我們公民社,很多人都是在學校教授三民主義的老師,對於個人、國家、全球化等種種議題,也都認真地思考、研究過。也願意提供經驗以玆參考。

Ø 台大國發所博士候選人高樹人:
  很感謝吳烟村教授剛才的指導。
  這是我在台大國發所第7年,也在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兼任教書。因此也看到一些年輕學生不再以固定的價值觀,而是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威權時代所留下來的故事。
  我在這邊說一個故事,在實驗室裡有五隻猴子,在猴子前面放了一串香蕉,實驗並設計成如果猴子去碰香蕉,籠子上方就會灑下熱水,把五隻猴子燙傷。經過幾次重覆實驗後,這五隻猴子都不敢再去拿香蕉了。此時,把熱水的開關關閉,再抓出一隻原本的猴子,放進一隻新的猴子,而這隻新的猴子自然會去拿香蕉吃,卻在拿到香蕉前,被其餘四隻猴子攻擊,直到牠放棄拿香蕉為止。經過幾次之後,這隻新來的猴子也不敢去拿香蕉了。接著,再更換一隻猴子,而這隻猴子也重覆上述的經驗,然後再換一隻猴子,一直到五隻猴子都已替換成全新的猴子,這五隻新的猴子就如同最先的五隻猴子,全蹲坐在原地看著香蕉不敢動。這是五隻被制約的猴子。
  而台灣社會,從過去的一元到多元,威權到民主,我們現在才有這個機會在這邊談轉型正義,進行反向思考。
  過去威權時代,有很多觀念、現象被制約,我們就像那5隻猴子一樣被體制制約,只有經過反向思考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質。我曾在課堂教學時,以反向思考討論「性騷擾」、「性侵害法」等議題,好比過去有一個案例,一位中年人跟一名未滿14歲的女孩發生了性關係,原依照刑法規定,即便是出於自願也要被科以高度刑罰,但是卻因男子事後給了兩根棒棒糖,使其不適用刑度較高的刑法,因為那是「兒童暨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所要規範的行為。此外,還有著作權法,台灣在美國301條款之下所制定高刑罰,是否有可能反而造成著作權人威脅加害者呢?由以上數例,可知「反向思考」對突破社會固定思考模式與社會制約的重要性。

Ø 台灣公民社莊翰林副秘書長:
  各位大家好。
  我所要講的主題,是關於人文價值觀的反省。
  長久以來,在僵化的教育體系及國民黨威權體制之下,威權價值體系為了鞏固人民的思考,而刻意塑造出「重理工、輕人文」的觀念。而這造成價值觀的偏差,忽略社會及教育的根本。而現在的政治人物,都是在這種偏差的價值觀下成長,動輒喊出「拼經濟」的口號,不斷地從人民手中擷取利益。但是卻很少有政治人物會提出重人文的口號。
  在教育方面,本土史的教育仍然不夠。現在學生對於人文、史地認知不足。甚至很多學生可以背出中國大陸的名山、民初的文人,卻不能背出台灣本地的地理位置、文人。政治人物很多都缺乏對台灣歷史、文化的認知。就好比前市長馬英九,因為缺乏對台灣本土人文的認知,把圓環變成全台灣最大的廢墟。
  所以,各行各業都應該對台灣的史地有基本的認知。我們的總統候選人,是應該要會英語?會台語?這其實都不是重點,而是應該要對台灣的史地有更多的了解,甚至應該要先考試測驗。
  過去威權時代,在觀念上多所限制,不願意對文史投入資本,例如沒有台語教室、客語教室等等。政治、經濟的資本都不願投入社會人文的發展,這最終造成了社會、人文價值意識被扭曲的結果。

Ø 台大國發所李拓梓碩士: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學校教育人文素養不足。
  現在的學校教育,非常重視英語教育。最近甚至討論說,是否要對總統候選人進行英語測驗。但是,目前台灣憲法已經規定,總統候選人,須年滿40歲以上,且有其他學經歷的相關限制,這是否有違背人民擔任公職的權利?由此可知法學者缺乏法學素養。
  此外,我們再看倒扁紅潮期間,檢調單位任意洩漏趙建銘案情,有沒有人想過,這已經違反了偵查不公開的原則。
  台灣社會一直未能走出威權統治的價值觀。至今,都還有人期待強大的統治者來領導,未來希望能在高中校園裡談民主,宣揚民主政治的價值觀。就好比今天,已經快要立委選舉了,卻沒有多少人了解新的選制內容,已快8月人民卻還不知道怎麼投票。
  因此,希望能到高中宣傳民主價值,包含移民權益、憲法問題等等。

Ø 雙連國小李永祥老師:
  我大學期間原本想考台大法律系,但沒考上選唸師院,晚上在中興大學夜間部學習法律,後來決定認真做一個老師,在學校實踐民主價值。大學期間,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失去記憶的島嶼」,承蒙各位的賞識。
  成為老師之後,李總統推動鄉土教育,而為能教育更多的人,選做體育老師。好比在課堂上舉辦拔河比賽,我將強的、弱的各分一隊比賽,最後弱的因人數較多團結,獲得勝利。這時,我便趁機教導,弱者不是只能向強者屈服而已。另外,在教游泳隊時,一開始有很多學生家長會的小孩,擁有比較多的資源,通常也都很強。但是學校裡面,還有一些比較弱勢的學生,好比說資源班的學生,後來我便專設一些水道,給那些比較胖的或資源班的學生也能來參加。所以我們雙連國小游泳隊,雖然說拿的獎牌不多,但是參賽的人數卻是北市學校裡最多的。
  我是南部人,來台北教書,還要付房租,家裡認為這蠻浪費的,希望我能回故鄉教書。但我也慢慢地對台北產生感情,落地生根。我的結論,在我的文章裡有寫,吐露我的心聲。

Ø 台大國發所李信任研究生:
我受傷被車撞到,手骨折受傷遲到,先向大家道歉。
  今天早上看新聞,大學聯招放榜,很多建中數理資優班的學生,考上不錯的學校,被記者採訪。而那些資優生,其實都是考試的優秀,學校的資源卻都放在這些人身上。
  但是學校裡還有很多弱勢的學生,就像剛才李老師那7個水道裡的學生,被忽視了。而這些沒有資源的人,就整整慢了一節。這些人,可能只是不適合現行的教育體系,可能有些人原本適合做歷史學家,卻被要求學習不適合的東西,強迫他去做不適合的職業。
  而在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宣教教師引進西式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播,也藉由基督信仰的傳遞,讓人體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因而肯定自我也認同自己生長的土地,形成一股關懷台灣社會的動力,參與民主改革和社會公益,帶動台灣的發展。
台灣人對於這個地方、這個土地的感動,需要被重視,被發展。

Ø 台灣公民社陳延輝教授:
  那謝謝所有與談人的發言,我們現在邀請與會者發言討論。

三、綜合座談
Ø 與會者發言:
  歷史價值已約定成俗,想要修改是很困難的事情。
  但是,若是一般社會大眾都吃不飽了,我們去談主權,也不會有人認同。所以不能忽略經濟的重要。

Ø 與會者發言:
  一般人不太清楚轉型正義這個概念。而且在轉型正義相關具體作為、做法,也要再豐富具體內容。而且雖然說已經政黨輪替了,現在的執政黨和過去的國民黨也有相似性,例如對媒體新聞的處理。
  此外,之前也有媒體說,草山行館不應該重建,也有新聞說,用玻璃把現在的草山行館整個罩起來,以紀念現階段一些歷史、意識的衝突,這也是轉型正義的一個做法。

Ø 與會者發言:
  英國蘇格蘭重視教育,出了很多歷史重要的人物。而蘇格蘭雖然說在西元1700多年與英國合併,但是因為其重視教育,因此有許多偉人出自蘇格蘭,更間接影響英國。甚至也對美國建國初期的政治社會,影響甚鉅。  
  反觀之台灣社會的教育,仍須進行觀念轉型。甚至大學講師,在思想的開放性,亦有再努力的空間。

Ø 與會者發言:
  我聽了大家的發言,非常感動。與會者的文章,不是非常冗長的論文,而是很精簡的論述。大家的內容都不一樣,但都是有相關的,從吳烟村教授的論點,大學不是讀書、拿學位、專題研究而已,而是更多元的學習。今後的教育改革,要重視多元,而台灣公民社,即是要建立、深化台灣公民社會,而這個目標,也要透過教育才能達成。
  最後我做個結論,今天的座談,雖然未能有很大的宣傳,但也是相當成功。另外,經濟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也希望未來民進黨2008年再次執政後,能更重視這個議題。

Ø 台灣教授協會蔡丁貴會長:
  台灣社會,已經過了餓肚子的階段了。為何過去要小孩子去唸醫科,去唸理工,這是因為在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之下,只有唸理工、唸醫科是最安全的選擇。
  但是現在已民主轉型,社會教育必須深入市民社會,台灣教授協會,是要推動台灣的民眾大學。而台灣的轉型正義的目標,是什麼?台灣現在到底是在追求什麼?台灣人在人類的文明史中,創造了什麼價值?若非如此,又如何向全世界強調「台灣人」存在的必要性呢?謝謝。

2007/04/20

敬邀 參加台灣社會轉型系列論壇:從「國語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學術研討會

敬邀 參加
台灣社會轉型系列論壇:
從「國語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09:00-17:10
地 點:台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公誠樓2F第一會議室

計畫目的:


  台灣社會自近代初期以來,就一直不斷經歷殖民與反殖民的歷程。1895年日治時期開始,日本殖民政府以西式教育方式推廣「國語」(日本語),並於1896年創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台北師範學校」,即今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以培育師資、推展「國語」(日本語);1945年以後,因缺乏多元文化思維的政治文化時空環境,在推行「國語運動」的同時,卻也使得台灣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及許多大陸各省人士等之族群語言,被視為「鄉土語言」或「方言」,不但糢糊了各族群語言文化的主體性,也造成台灣社會因推行「國語」運動,所形成單一語言文化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

  台灣社會過去以政治力推展「國語」,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使族群彼此之間產生溝通的工具,但卻也因此付出相當大的政治文化代價,各族群隔代之間的親子母語溝通不良即為一例。當前,在「多元文化政策」的思考脈絡下,台灣各族群所面臨的問題亦有所差異。以台灣史上的原住民與漢人的文化互動為例,原住民的「漢化」一方面代表漢人文化的發揚,但相對地若從原住民的角度來思考,這則是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相對消蝕,而漢人何嘗不都因此成為「文化上的殖民者」呢?因此,為釐清長久以來台灣各族群在文化上所面對的「同化」問題及所造成的影響,擬邀請學者專家,分別就「國語政策及其影響」和「族群正義與重建多元文化政策」等兩大範疇進行討論。細則如下:

  第一階段可討論評議「國語政策及其影響」。在這個階段,可先檢視國語政策的整套架構與方法,包括從教育到傳播的推展「國語運動」及相關議題,其次則檢討所造成的家庭代溝、社區解組化、族群文化及認同等影響,最終則討論「國語政策」及政策制定執行的歷史評價問題。

  第二階段討論「族群正義與重建多元文化政策」。我們可先檢視既有語言文化政策措施,再就目前所欠缺或忽略多元文化、如何尊重少數及弱勢者的部分,提出加強或改進的建議。此外,對於台灣社會長期忽略「文化權」,漠視社群為多元文化的事實,甚至是未就「國家語言法」形成輿論、推動立法,也應予以深入檢討。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09:00-09:30
報到
09:30 -10:00
開幕式
貴賓致詞:張葉森(台灣客社社長)
     陳石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
鴻義章(台灣原社籌備會召集人)
     陳滄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主任)  

【主題:國語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10:00-12:00

主持人:蕭新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演講人: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張學謙(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聰榮(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邱榮舉(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教授)
夷將.拔路兒(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2:00-13:30
中午休息時間

【主題:族群正義與重建多元文化政策】

13:30-15:30
主持人:江明修(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演講人:李永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瓦歷斯.貝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與談人:李永熾(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紀駿傑(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維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台灣客家研究學會理事長)
    以撒克.阿復(台灣原社籌備會委員)
張弘毅(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教系副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15:30-17: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張維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台灣客家研究學會理事長)
引言人:鴻義章(台灣原社籌備會召集人)
    黃卓權(客家文史工作者、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彭啟原(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齊力(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圖書館長)
    陳滄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主任)
    郭大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主任)
  (歡迎全體與會人士自由參加,就會議內容交換意見)

17:00-17:10
閉幕式
郭大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主任)

備註:會場供有茶點及午餐。
   不須事先報名,現場報名即可。

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灣客社、台灣客家研究學會、台灣客家聯盟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台灣原社籌備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協辦單位:客家雜誌社、台灣轉型正義論壇

2007/04/11

「觀念轉型-從基礎教育到社會教育」學術座談會

主辦單位:台灣公民社、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轉型正義論壇

一、 計畫名稱:「觀念轉型--從基礎教育到社會教育」學術座談會。

二、計畫目的:
  近日有兩則新聞與教育攸關,一為郝龍斌要在台北市實施其一綱一本的政見,並在北部五縣市串連推動,而預估中部四縣市也可能展開串連;另一為聯合報以「高中歷史教材翰林版不見南京大屠殺」為題大作新聞。這兩則新聞反應了過去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所殘留下的思想禁錮,也是當前台灣推動教育改革所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
  教育不應為特定政權服務、更不應是國家洗腦的工具,一綱多本是民主化後的必然,特別是社會學科,本就應該鼓勵多元思想、百家爭鳴;一綱一本不僅逆於世界潮流,亦違反國民教育法中開放各校自選教科書的基本精神。
  而拿高中歷史教材某版本無南京大屠殺大作文章,一方面過於高估南京大屠殺對台灣的重要性(因此史實國中已  教過、高中未必需重複),另一方面亦違背教學自主的精神,此問題更進一步突顯了目前教科書審定制度所潛伏的種種問題。
  政黨輪替後,雖然對教學自主、學術自由、與國民主體關注頗多,然而,舊學閥仍帶來新問題。轉型正義的重點不僅是體制的改革,更重要的猶為思想解放與文化再造,因此教育改革工程不容輕忽,如此民主化方能畢其功。

三、計畫目標:
  藉由本次座談會,讓社會大眾能對目前教育部所推動的種種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並進一步對教育改革目前所面對的難題來加以思考,透過學者的引言與討論,期讓我們檢討目前的教育政策、修正過去違反教育本質的相關制度及法規,期待教改工作順利推動,讓台灣子民能有真正的思想啟蒙。

四、計畫內容:
(一)活動時間:2007年4月14日
(二)活動地點:玄奘大學推廣部2樓會議廳(台北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三)座談人員:為切合本座談會之主題,本次座談會擬邀請對象如下:
   1. 吳烟村(玄奘大學教務長)主講「論高等教育之發展趨勢─多元與整合」
   2. 吳由美(明新科大通識部副教授)主講「論大專公民教育之轉型」
   3. 高樹人(台大國發所博士候選人)主講「從”反向思考”看通識教育」
   4. 莊翰林(台灣公民社副秘書長)主講「人文價值意識之省察」
   5. 李拓梓(台大國發所碩士)主講「大腦快解嚴」
   6. 郭貞吟(國中老師)主講「語言平等在中等教育之實踐」
   7. 李永祥(雙連國小老師)主講「真實教育在小學的實踐」
   8. 李信仁(台大國發所研究生)主講「長老教會的生命教育」
(四)參加對象:
   1. 台教會會員及會友。
   2. 台灣公民社社員及社友。
   3. 一般民眾

五、議程:
09:00~09:30 報 到
09:30~09:40 開 幕 式主持人致詞:陳延輝(台師大政研所教授)
9:40~10:30座談時間(每人6分鐘)
與談人:吳烟村(玄奘大學教務長)主講「論高等教育之發展趨勢─多元與整合」
    吳由美(明新科大通識部副教授)主講「論大專公民教育之轉型」
    高樹人(台大國發所博士候選人)主講「從”反向思考”看通識教育」
    莊翰林(台灣公民社副秘書長)主講「人文價值意識之省察」
    李拓梓(台大國發所碩士)主講「大腦快解嚴」
    郭貞吟(國中老師)主講「語言平等在中等教育之實踐」
    李永祥(雙連國小老師)主講「真實教育在小學的實踐」
    李信仁(台大國發所研究生)主講「長老教會的生命教育」
10:30~11:00 綜合討論暨結語
11:00~12:00 茶 叙

2007/03/19

台灣轉型正義論壇成立記者會(2007.03.01)


Taiwan Transitional Justice Forum(TTJF)

時  間:2007年3月1日上午10點30分
地  點: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
與會團體: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林辰峰組長
     二十一世紀憲改聯盟洪裕宏總召集人
     台灣公民社陳延輝理事長
     台灣法學會陳慈陽理事長、黃帥升秘書長
     台灣和平基金黃玉霖主任
     台灣教授協會蔡丁貴會長
     客家雜誌社林光華社長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許淑芬執行委員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林世煜先生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族群部楊長鎮主任
     (依首字筆劃排列)

記者會內容:
(依發言順序排列)

台灣法學會黃帥升秘書長
  今天是我們台灣轉型正義論壇成立的記者會。很高興能來參加這個盛會,那就先由論壇的召集人,台灣法學會的理事長,陳理事長,來發言:

論壇召集人陳慈陽教授
  各位記者女士、先生,今天煩請各位百忙之中來到這邊,參與這個記者會,會後並會有新聞稿。發起團體共有九位,事實上並不止,陸續會再邀請其他的團體加入。今天,也邀請了21世紀憲改聯盟,洪裕宏總召,台灣和平基金會,黃玉霖執行長,加入本論壇,亦將邀請澄社等團體。
  那各位知道我們這些團體,在過去都是持續在關懷、關注、推動台灣轉型正義,只是覺得在政黨輪替這七年來,整個台灣的轉型正義的落實,事實上跟我們的想法,有非常大的差異,可以說是執政黨,在這部分做的還不夠,也可以說是我們在野黨,在過去這段時間內一直不願去面對台灣的轉型正義。例如說,最近在談賠償、補償的問題,很簡單兩個字的更正,居然花那麼多的時間,我想這是我們這些團體,今天為什麼要成立轉型正義論壇的一個很重大的目的。也就是希望透過,我們自主性的一個名間團體,跟朝野各政黨保持等距,亦不排斥與他們有合作的關係,一起來討論台灣這段時間,所面臨的種種政治上、社會上的以往所帶的一些不公平狀況。那我們也不預設任何的政治立場,也沒有任何意識形態。
  論壇的定位,是鬆散性,也就是說各個團體可以依據他以往本身在進行的相關轉型正義活動,然後大家匯集群體的力量,來進行整體性的訴求。我們在這邊有三個主張:
  第一,我們透過團體的力量擴大公民社會參與討論,凝聚對轉型正義的普遍共識。而不再只是個別團體的單獨力量,默默地做轉型正義的工作而已。
  第二,我們希望透過團體的力量,促使政府各部門能夠去調查威權統治時代人權迫害事件。不只是昨天的228事件真相尚未澄清之外,還有白色恐怖時代、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要推動的。我們希望政府所有行政部門跟司法部門,能夠促進真相的釐清,只有真相釐清,才有助於和解,這是我們追求的第二個部分。
  第三,我們希望透過比較有效的手段,也就是立法的方式,甚至在最近的憲改的活動裡面,把有關轉型正義的法源,列在憲法裡面,以法律作為依據,來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法學會作為一個法學研究團體,樂意參加轉型正義論壇的原因。我們計劃推動以下四個法,第一,真相調查與和解法,我們要求立法部門須編列專案預算,並由司法部門設立特別法庭,行政部門設置專門委員會針對從228事件至今所有的事件,逐一進行真相調查、審判。第二,反歧視法,希望透過消弭各個群族、團體、男女等之間的對立,進而化解歧視。第三,多元語言法,在今天,還有人在說,台語、客語是「方言」,然而國內並沒有任何法律有規定,任何一種語言是方言,普通話才是所謂的「國語」,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第四,多元文化法,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島嶼,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如瑞士般,各自保有自己的文化及特色,仍能保有國家的主體意識的政治社群。
  因此,轉型正義論壇,並不只侷限社運界,包括法學界、學界等等,例如台北律師公會的憲法委員會、21世紀憲改聯盟等組織,亦有參與。透過不同的方式,由各個團體提出工作方案,逐一推動。我們不只是靜態性質,往後還會有一些動態的活動。台灣法學會這次來擔任召集人,主要是希望透過學會的專長-立法,來對論壇有所貢獻。
  最後謝謝媒體朋友,來參加這個記者會,希望各位能為台灣的轉型正義盡一份力量。簡單的說明到此,那再請參與的團體,來對轉型正義論壇,提供他們的看法。

台灣教授協會蔡丁貴會長
  轉型正義論壇的召集人陳慈陽教授,還有參加論壇的各社團代表,各位媒體的小姐、女士、先生,大家早安。
  我們非常樂意來參加轉型正義論壇,我們認為,整治濫權國會,是台灣現階段轉型正義的關鍵,而公佈黨產及呆帳的明細,是整治濫權國會的第一步。所以在這次論壇裡面,我們將籌辦一場關於黨產、關於台灣民主未來發展的研討會。我們的看法,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台灣經過匆忙、慌亂的戰區接管,慌亂之中,國家和人民的財產,遭受不當的掠奪和侵占,留下終戰後,長期社會不公不義的惡源,終戰後又經過中國國民黨,「中國黨」,外來政權長達50多年的極權高壓統治,讓台灣社會轉型延宕良機,台灣人民在80年代展開如火如荼的民主運動,突破戒嚴,經歷90年代的國會改選、總統直選,到2000年,政權和平轉移,台灣社會到今天仍然跌跌撞撞,無法穩健地走向轉型的開莊大道。我們發現「中央行政權的和平轉移」,並不保障「社會公義」的和平到來,舊勢力以「國會濫權」造成「中央立法權的獨大」,這是目前台灣社會轉型的瓶頸,訴諸無門的障礙。
   立法委員本來只是「間接民意代表」,透過人民授權代議法律制度,卻制訂違反「票票等值」、「公民自決」等基本民主精神與價值及侵犯「人民直接公民權」的法令,而且越演越烈,以控制預算的綁架方式,擴張不當的政黨比例,嚴重侵犯行政權與司法權,讓台灣人民自二次大戰後追求社會轉型的契機,仍然舉步難行。「整治濫權國會」就是目前台灣社會追求「轉型正義」必須突破的工作。
  再仔細觀察「國會濫權」,除了大多數的立法委員缺乏民主法治的基本認識之外,更嚴重的是,許多民意代表是透過「不當黨產」的資助而產生,產生之後又濫用審查預算的權力取得更多的經濟資源、勾結官商,造成「金融呆帳」,顯然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自我保護的「不公不義」利益團體,嚴重危害全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我們強烈合理的懷疑,「黨產與呆帳」就是惡質立法委員及民意代表的罩門,「公佈黨產與呆帳明細」可以杜絕濫權立法委員的金源,使其受到社會選民的淘汰而不當選,這是「整治濫權國會」的第一步,我們要求朝野政黨、特別是長達50多年實施高壓統治的「中國黨」及現在的執政黨「民進黨」,應該忠誠於台灣全國人民,公佈手上掌握的「黨產及呆帳明細」,讓這些被侵占的國家及人民財產,還諸於社會,讓這些社會的吸血鬼見光死。這是現階段台灣人民追求「轉型正義」中「整治濫權國會」的第一步。
   我們呼籲,一直虧欠台灣人民的「中國黨」要痛改前非,捨棄貪念,主動幫助台灣人民要回國家公共資產,認同台灣土地,才能在台灣留下生存的空間。我們更要呼籲,好不容易得到台灣人民期盼支持的「民進黨」,不要學習害壞的榜樣,要勇敢面對事實,拿出魄力,斬斷惡源貪念,不要爲了「小惡」而誤了「大善」,才能爲台灣社會轉型正義創造生機。台灣教授協會爲了台灣人民是不會跟這些怠惰的政黨妥協的。

台灣公民社陳延輝理事長
  主持人、陳理事長、各位先進、各位記者小姐、先生,大家早安。今天非常高興來參加這個論壇的發起。我們台灣公民社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為了促進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在我們的前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現在的榮譽教授,陳春生老師的創辦之下,我們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的師生,整合成台灣公民社,希望就台灣公民社會的轉型,盡一臂之力。
  所以台灣法學會的呼籲,我們公民社非常樂意參與。本社成立3年以來,曾經舉辦過一系列活動,比如說,曾邀請過李前總統對我們社內一些年輕朋友,做有關當前政治的報告,另外還有評論家金恆煒,前立法院祕書長羅成典等參與。那最近我們也開始在每月舉辦讀書會,第一本書是鄭南榕基金會出版的自由十講,我們期望年輕學生能夠對台灣的自由能有正確的認識。
  那關於「轉型正義」,台灣目前是有「轉型」,尚無「正義」,在行政權上,以前的在野黨-民進黨,已經獲得執政權力,但是話又說回來,目前在野黨在國會仍佔有多數,所以我們期望,透過「轉型正義」解決他們長久來專政所遺留下來的黨國不分的政策及制度。而且我們也認為,這個日子是非常有意義,因為在座的諸位記者小姐、先生們,都沒有像我們這把年紀,從戰後到解嚴至今,,我們的心中,仍然總是存在著恐懼,包括語言的使用,平常沒有辦法講出我們的母語。像我自己,就特別跑到關西去學客家話,這也是我們教育上很大的缺憾。就如同召集人所提出的,將來我們的社會應該是多元的,轉型正義是年輕人,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責任的。很多黨國教育之下的遺續,好比我們談到「國父」就要空格,這些在教育裡面相當多的觀念,如國旗、國歌這些政治符號都還是一黨之私所控制的,所以在這裡,我們公民社要從教育的角度,去審查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裡面的教育體制,並在座談會裡面挑出只是一黨之私的地方予以檢討。
  我昨天遇到兩個20幾歲的大學生,他們也認為轉型正義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威權價值已經在50多年來,深入兩代人的心裡,第三代人要怎麼樣才能夠轉型?這些都值得我們在教育上面去推動、努力,況且我們以前都是執掌三民主義教育的老師,由我們自己來檢討這些事情,是非常的有意義。所以,我們非常地高興,也非常地樂意來參與這次的學術座談。感謝大家。

二十一世紀憲改聯盟洪裕宏總召集人
  我想今天論壇的成立,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就是我們對於轉型正義這個議題,要從儀式轉為行動,我們可以從昨天228各種紀念活動看到,大部分活動都還只是儀式,我們覺得應該要轉換為行動。所以論壇計劃,以社會運動、政策遊說、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立法提案等三方面來落實轉型正義,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個人認為今天這個記者會,成立轉型正義論壇,意義非常重大。
  第二點,我們在處理轉型正義這個問題的時候,除了像剛才228這種失去生命、或受到明確的迫害,這類的案件,我們要加以還原它的真相、追究責任之外,在228之後長達38年的戒嚴,在戒嚴時期所發生的所有白色恐怖事件,包括所有無法明確成案,找不到受害人的事件,就好比大家記憶猶深,在台灣校園裡面校園特務,這不是警備總部、或中勤局派特務到校園,而是學校裡的學生、老師本身就是特務。我想大家對這個事件,不管是國內或海外所發生的,都還記憶猶新。甚至當初很多在校園裡的特務,今天搖身一變,變成民主的鬥士,這是非常的荒唐,包括我們的馬前主席,他以前是波士頓通訊的主編,很多人在講,其實這些組織就是海外的特務組織,監控台灣留學生。這也對很多人造成極大的傷害,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去重視的。
  轉型正義論壇,其實並不是要把那些加害者抓起來關、判刑、槍斃,而是要用非常長的時間,可能10年、20年以上,來對社會整體進行心理重建,恢復社會的心理健康,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我們要從過去所受的心理創傷裡面,復原過來。
  第三點,我提出一個大家比較忽略的,就是228,在228事件裡,整代的台灣知識菁英被消滅,這對台灣後續整體文化、知識、傳統的發展與累積,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我希望轉型正義論壇,可以來注意這個問題,我們要來了解、研究當整個台灣知識菁英被消滅,從中國大陸來的知識菁英填補了這個斷層,就好比民國38年,台大校長由傅斯年擔任,但為什麼不是由我們台灣人?文學院院長林茂生,是台灣人,反遭到迫害喪失生命。整個從學術、教育、文化、傳播媒體、藝文、電影等這些領域,通通被特定意識形態的人所控制。
  然而至今,這些迫害仍在進行,過去的迫害者所殘餘下來的勢力,用非常精緻的方式,光明正大地持續對我們進行迫害,好比在藝文界,言行若不符合主流意識型態,就可能遭到排擠。諸如此類的事情,証明迫害並沒有消失,迫害還在進行中,其影響台灣社會、文化非常深遠。所以,非常高興參加轉型正義論壇,也願意盡我綿薄之力,謝謝。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林世煜先生
  各位早安。
  我在這邊簡短地講一個故事,美麗島事件剛剛開始審判的時候,有一位被告,魏廷朝先生,被捕後其辯護律師在第一次接見時去看他,魏廷朝先生看了自己的起訴書後,說了一句話:「檢察官無自己意志」。這句話很明顯地點出,在威權時代,司法、刑事檢調系統事實上被迫成為威權統治體系的一環。陳文成命案和林宅血案已發生了26年,在過去的歲月中,這種對司法檢調系統專業辦案的壓抑,一直都存在。僅就民間所能挖掘的資料,和再次田野調查,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當年聯合專案小組的偵查報告,有假造的部分。但我相信,當年的檢調人員,是畏於威權體制的脅迫,被迫掩蓋自己的專業良心。
  所以在這裡,陳文成基金會要呼籲,重新組成聯合專案小組,詳細調閱過去所有的檔案,依科學辦案的精神,重新檢查所有物證,希望即便不能將某一個加害者定罪,也能將當年結案報告中,若干謬誤,好比說陳文成博士是畏罪意外身亡等改正。
  如果這個聯合專案小組,可以重新組成開始調查,那基金會非常樂意將過去所收集的、所做的各種研究都提供出來。而我相信,只要一個聯合專案小組能重新組成,去翻閱過去的檔案,就能發掘出更完整的事實。這是因為這些個案,其實是非常地清楚,至少就陳文成命案是如此。單就陳文成命案而言,其「轉型正義」的實現,最重要的就是「刑事正義」跟「司法正義」這一環,而只要排除政治壓力,就有相當大的破案可能性。因為被害者太清楚了,加害者也並不難找,之所以呼之不出,只是在於政治壓力,然而今日,基本上政治壓力已經解除了。
  謝謝各位。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林辰峰組長
  大家好,陳理事長、各位參與的團體代表大家好。感謝大家,和陳理事長的邀請,邀請228基金會來參加這個論壇。我要說的是,今天是3月1日,228一甲子剛過,可是新的一甲子正要開始。而這也是我們今年的標誌,這60像什麼?像一個GO,台灣要加油,台灣要開始。所以我們今年有定一個主題就是:「228六十年台灣新紀元—正義、轉型、再生」。
  228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對這個世代的意義是什麼?它不只是一個悲情,在真相之中也有悲壯。之前在電視上播出嘉義戰場,我看到的,全部都不是悲情,是悲壯的故事。20幾歲的年輕人,剛從日本當兵回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參加戰爭,犧牲自己的性命,這那是悲情,簡直就是英雄,保護土地的英雄。  
  228有這麼多故事,一定要傳承到新的世代,就是要開啟228關懷者的時代。在228事件背後,除了對受害者的平反和加害者的指證歷歷之外,還能產生出更大的力量-也就是從400年開始,在台灣的各族群開始有衝突、甚至轉型為一種多元化的競爭。我們要以228作為一個思索起點,思索台灣是怎麼一回事。
  228不只是真相調查而已,可以作為一個思索的原點。誠如法學會理事長陳教授所說的,以後我們可以做很多層面的轉型,例如說多元文化法,可能就是228未來的一個大方向。我們基金會今年亦計劃要辦許多活動,也配合轉型正義論壇,來推動很多該做事情,形成一個社會輿論的共識,製造壓力給政府、給民間。不希望228再發生,不只是嘴巴上說說,而是記取教訓,去行動,否則未來228一定會以不同的形式再次發生。
  希望大家一起來促成「今年是228年」的思維,感謝大家,多謝。

客家雜誌社林光華社長
  主持人、各位先生、女士,我支持台灣的轉型正義,也代表客家人永不缺席。228最慘的張七郎父子,就是我們新竹客家人。20年前,客家雜誌社成立,也發起台灣第一場關於文化權的「還我客家話」的大遊行,當時我們把國父孫中山的銅像搬出來,銅像戴著口罩,因為孫中山是客家人,但即使他活在當下,上電視也不能講自己的母語。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國民黨在推動「國語運動」,壓抑其他的語言,好比客家話、福佬話、原住民族的語言。我們贊成推動共通的語言,因為畢竟語言是溝通的工具,但若為了推動共通的語言,反把其他所有的語言消滅,那就是無知、不尊重。多元文化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這是很美好的事,普世的價值,也是其他先進國家的潮流。但過去的政府,在「廣播電視法」規定,廣播電視裡以「國語」為主,「方言」不能超過10%,且要逐年遞減,那不就是要消滅其他的語言嗎?我對此很不以為然,客家人一樣當兵、盡國民義務,但卻沒有等同的權利,因此,為了修改廣電法,還我客家語言權,我們號召上萬人上街頭,發出很微小的心願-希望客家話能夠上電視。
  到今天,民進黨執政,我們有客家電視、電台,應該已經要滿足了。但實際上不然,整個媒體被惡意的操弄,立法院透過立法,規定客家電視台須交予公視,按政黨比例,最後還是回歸以前那一套黨國體制,這些東西都值得我們省思。
  阿扁曾說,一邊一國,很不幸地還無法得到共識,相反地在我們台灣自己內部一邊一國:「司法一邊一國、立法院一邊一國、媒體一邊一國」。當年我們在立法院在野時,從來沒有為了反對而反對,立法院應要拋開個人和政黨的利益,真正地為國家來做事。立法權不應逾越行政權,像今天總預算不審,甚至凍結前年的總預算,我們在野時從來不做這種事,今天立法院已喪失了各項功能。又今天很多的錢坑法案,照顧眷村等等,這些有符合正義的原則嗎?這是對台灣公平正義的踐踏,對台灣同胞的踐踏。
  又好比台灣的媒體對核四的論述,完全謬誤。即使真的興建核四,今天也都還沒開始運轉,根本就誇大了核四的重要性。輿論對企業出走的看法,也有所偏頗,為什麼是出走呢?有人會說日本的豐田、美國的可口可樂是出走嗎?我認為那是走出去,傳統產業需要一個廣大的內需市場,台灣並沒有這樣子的條件。所以,傳統產業到東南亞等其他地方去設場,有錯嗎?到任何一個國度,去建立他的企業資源。每到夏季,新竹限水限電,就是因為8吋晶圓場,是高耗能高耗電的產業,我們可以藉此轉型為低耗能低污染,企業升級。另外,我提醒各位,新竹縣現任的縣長鄭永金貪污案,第一次起訴和官員總計110年的徒刑,兩次起訴加起來快200年,為什麼從來沒有媒體去報導?新竹地區的記者是被收買了嗎?台灣的買票文化,媒體有去報導過嗎?台北一個趙建銘,媒體天天在追,這再再都需要轉型正義。所以,我們很樂意去推動這個轉型正義。謝謝。

台灣和平基金黃玉霖主任
  我的單位是台灣和平基金會,我的職稱是董事兼和平中心的主任,這個基金會是當年創辦228公園裡和平紀念館的單位,應該是台灣第一個和平基金會,今天很高興來參加這個轉型正義論壇。
  我們對228的看法,它是共同歷史跟記憶,本質是殘暴的統治者,迫害、屠殺社會的菁英,目的就是為了統治。在真相不明的狀況下,事件一直被扭曲,從兩蔣時代,認為這是「剿共」,現在的馬英九,說是「官逼民反」,還有中國大陸最近慶祝228,說是「台共反暴政」。全部的論述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政治服務。但無論這些說法裝飾的再好,都還是漏洞百出,就好比馬英九說,這是官逼民反,那如果真的是官逼民反,那我們要問,之後一連串的迫害跟血腥的事件,又要如何解釋。中國說,228是台共反抗暴政,這種想法跟兩蔣時代的講法,是爭鋒相對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反台獨。現在國共又回到過去,又聯合又鬥爭的時代,這讓我們感到好像歷史一直在重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把台灣的人權放在心裡面呢?
  現在我們台灣追求轉型正義,並不只是228,包括後續一連串的事件,有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鄭南榕事件、白色恐怖等等,是殘暴的統治者系統性的作為,我們要把真相重現出來,而論壇可以作為一個很積極的角色。另外,還包括黨產,甚至是洪總召所提倡的憲改,裡面所涉及的是,現在的憲法是過去的政府所留下來的一部拼拼湊湊的憲法,故意限制人民的國民主權、直接民權,這裡面就很有深刻的轉型正義。所以,轉型正義是多面向的,但要怎麼去處裡?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要有真相,才有真正的和解。總結過去幾年,參加社運活動和紀念活動的心得,我還有一句話,就是要有和解,才有真正的族群和諧,而有真正的族群和諧,才能夠避免台灣再出現一個暴政,避免另外一個228事件發生。這也是我們和平基金會,多年來推動活動的一個感想。謝謝。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許淑芬執行委員
  陳理事長,還有各位先進大家好。台灣智庫過去一直在關注轉型正義這個問題,聽到陳理事長號召要成立轉型正義論壇,義不容辭地就決定要參加。
  先向各位報告,台灣智庫在過去這一年,和將來的計劃主要是關注在黨產,也辦了滿多場座談會及民調。也論述出一個處裡的方向,就是要法制化,要藉由人民的力量,進行公投,那也很高興地現在已經將一些想法化諸為實際的政治工作。台灣智庫長期以來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找出一個可以著力的方向,像在今年七月,也計劃舉辦一場國際性的黨產研討會,希望邀請國外,例如德國、奧地利等國家裡,實際有處理過黨產經驗的人,討論當初是怎麼去規劃出一個執行方案,和怎麼執行,而這會牽涉到政治、法律等層面。基本上,希望擴大台灣社會對不當黨產的壓力,和著重的層面。這大概是我們智庫在轉型正義這個課題上,比較著重的方面。 
  不管是從228,整個台灣一個世代的菁英被大屠殺,到白色恐怖,到所有的政治謀殺事件,如陳文成博士、林宅血案等等,更包括意識形態的鉗制、語言的控制,這些都是統治階級有意的、有系統的、很精細的控制。那這麼久的痛楚、不公義,並不是能以一個單一的儀式,就能夠弭平、平復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轉型正義論壇,是一個開始,開始投注更長久、更多的心力,提出更有力的行動方案,集結更多的人和社會團體,為過去這50、60年的不公不義作平反。而這個工作,就從我們轉型正義論壇開始。謝謝。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族群部楊長鎮主任
  大家好,新境界文教基金會作為團體成員之一,全力參與、支持論壇的活動。誠如剛才林光華社長所提到的,今年也是客家運動的20週年,1987年客家雜誌的創刊,跟88年「還我母語」運動這兩個事件,是客家運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當年一些訴求,也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後,陸續得到一些實現。但是如林社長所說,還有一些細節,尤其是媒體方面,還有可以繼續努力的地方。
  台灣社會最近非常重視轉型正義,我們今天的記者會,已經不僅僅是針對媒體來談,也是每個團體之間的互相對話,思想交流,在今天這個現場,也已經是某種社會論壇。所以我也提供一些我的想法、及個人的思考。過去討論轉型正義,比較集中在黨產的問題,還有 228事件的受難者,延續到後來的清鄉、白色恐怖、及整個戒嚴時期的人權壓迫。整個開展起來,層面非常地廣,好比職業學生、公務員的忠誠調查、黨禁、報禁、宗教壓迫、語言權的被壓迫、認同權的被壓迫、原住民族土地被剝奪,甚至,為什麼原住民要用漢人的名字來登記等等。我們台灣在轉型正義這個課題上,層面遠大於其他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我想我大概把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就是從威權到民主的轉型正義。這也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而即使這個部分,內容也非常地廣泛。第二,是殖民到後殖民的轉型正義。那麼這裡講的殖民,不只是日據時代,而主要是戰後文化上的殖民政策。我認為殖民和威權,是一體兩面的,而在台灣的特殊文化及歷史脈絡下,要描繪台灣的民主化,不單單是僅是面對威權體制,也是「殖民母國的殖民政權的威權統治」,是一個殖民的威權統治。因此,這兩大層面,又糾結在一起。另外,在這兩大層面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少被探觸到,就是對國家主體的界定,例如若干錢坑法案、反共救國軍的撫恤,要不要做?也就是從戰爭到和平之間的轉型正義,牽涉到對國家的最高界定。因此,轉型正義這個課題,可能遠比我們現在所想像的,還要複雜。
  當然,我們可以從很明確的地方開始做,比如說從威權到民主的轉型正義、和基本人權的課題,我想這是沒有什麼疑問的。也就是該做,甚至考量做到什麼程度,是不是做到類似戰後德國的去納粹化?東歐民主化後的去共產化?除了要做到意識形態上的去納粹化、去共產化,是不是要做到人事上的去納粹化、去共產化?去年8月,我收到一則BBC的電子報新聞,波蘭在那時通過一個法律,允許私人雇主以雇員為前共黨黨員的理由,予以解雇。而這種做法拿來台灣,一定會被稱為報復,但在波蘭,這就是轉型正義。轉型正義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我想,更需要我們之間更多、更成熟的對話。
  這三大層面,就是從戰爭到和平、殖民到後殖民、威權到民主的轉型,糾結著好比對政治共同體的界定等種種課題,我想,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得不去面對的。因此,2000所謂的政權移轉、政黨輪替,到底完成轉型了沒有?我們自己都很明確地說,這是政黨輪替,而政黨輪替,就好像是共和黨換成民主黨、民主黨換成共和黨一樣,在這樣的輪替中,對前代政權的正當性,還尚未碰觸。但是在轉型正義中,勢必得去探討這個課題,而中國國民黨,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法的、可以在體制中競爭的政黨,這個問題,都還是有待我們來討論的。
  所以我想,今天,論壇的成立是非常有意義,在記者會各個團體,也將台灣轉型正義的各種不同面向給展開來了,可能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討論中,比較深入而廣泛的。我們在228的隔天3月1號,就是代表我們不把228當作結束了,而是把3月1號作為一個象徵,就好比林組長剛才所講的,是一個GO,代表要繼續向前走,謝謝。

論壇召集人陳慈陽教授
  我想各位記者、女士、先生,可以看到這個論壇非常地廣,也因為個別團體的力量有限,所以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來推動台灣轉型正義。最後強調轉型正義論壇有三個重要的內容,第一,希望促進社會的對話,不僅只是民間的社團,還有包括民進黨、國民黨、台聯、親民黨等各政黨,以及無黨籍,我們都願意和他們對話,只要他們願意對台灣的轉型正義多盡一份心力。同時,我們不希望轉型正義論壇,僅僅侷限於社運、法界,也歡迎宗教界的加入,甚至是之前曾被壓迫的一貫道等等,一起向過去種種人權壓迫的事實,進行真相調查和澄清。更為追求整體的和解。
  再來,是有關政策遊說的部分。在我們論壇裡,有許多長期關注台灣轉型正義的民間團體,包括二二八基金會、陳文成博士基金會等等。我們希望能將論壇的成果轉化為法律,凝聚政策,並督促市民社會和監督國會,貫徹轉型正義。因此,也計劃邀請全民監督國會聯盟,相互配合監督國會,共同為轉型正義努力。而且,我們也希望政府部門,特別是行政院所屬各部會,一起來執行、監督。也可能要求在一年之後,提出一份清單,公佈在這一年中,政府究竟為轉型正義做了什麼。
  最後,計劃藉由司法界的團體,擬定轉型正義四法,送交立法院,要求各政黨配合通過。也希望這些法案通過後,儘速在司法的層面,予以推動。這是我們論壇的第三個訴求。  也呼籲尚未加入本論壇的團體,在看到報導之後,能主動連絡,加入本轉型正義論壇。讓台灣的轉型正義的力量更為茁壯,使台灣能進入真正的民主國家。今天就暫時說明到這個地方,以下是開放時間。如果各位沒有問題的話,那我們記者會就到這個地方,謝謝。